创新发展主平台

风口产业主阵地

城市拓展主空间

我市着力做好“稳投资、稳预期、保市场主体”工作

洛阳日报 2020-08-12 16:00 4226

统筹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必须发挥重大项目的带动作用,增强发展信心,促使各经济主体形成良好预期。稳住市场主体是稳定经济运行的关键,也是最大的保就业和保民生。

8月11日上午,以“稳投资、稳预期、保市场主体”为主题,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洛阳市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第四场新闻发布会。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同志重点介绍了我市相关工作情况。

上半年全市投资同比增长2.8%,比一季度回升12.1个百分点

今年,我市坚持把扩大合理有效投资作为对冲经济下行压力见效最快、带动最强的重要抓手,着力稳投资、稳预期,全力以赴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推动投资实现了“出谷转正稳增稳升”的目标,稳定了经济基本盘和预期。

市发改委副主任刘明元介绍,今年上半年,全市投资同比增长2.8%,比一季度回升12.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1%,与全省基本持平;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8%,高于全省4.9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同比增长6.3%,高于全省4.1个百分点。

我市当前推进的515个省市重点项目,上半年已累计完成投资1117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71%,其中130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19.9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76%,在全省“四比四看”活动综合考评中排在前列。

为突破项目建设资金瓶颈,我市在高度重视中央预算内资金和政府专项债争取工作的同时,持续加强银企对接。此外,我市通过开展“861”金融暖春行动助力小微企业发展,迄今全市申报企业1539家,获批入库1350家,获得贷款企业79家,授信金额4.3亿元,贷款金额4.1亿元,各项指标均居全省第一。

发力优化营商环境,实现市场主体稳步增长、项目建设持续加速

今年,我市紧紧抓住市场主体准入环节,积极开展“促增量保市场主体”行动。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孙军介绍,我市制定了《洛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快速发展十四条措施》,主要包括破解企业“起名难”、实行“集群登记”、推行“全城通办”改革、实施“容缺受理”等措施,为市场主体增长提供了政策便利。市市场监管局还正式出台指导意见,按照包容审慎监管机制,在洛阳市市场监管领域推广不予处罚、从轻处罚、减轻处罚“三张清单”。截至今年7月末,我市市场主体突破52万户。

近日,我市5个部门联合出台方案,将通过政府采购方式为全市新开办企业(个体工商户除外)免费提供首套印章。相关工作已进入招投标准备阶段。

积极优化营商环境,也成为我市推进项目建设,实现稳投资、稳预期的强大动力。在强化项目审批服务方面,我市目前已将42个政务服务项目全部纳入洛阳市政务服务网实行“一网通办”,全部实现“最多跑一次”。针对高频事项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间,节能审查由9个工作日压缩至5个工作日。今年上半年,全市计划新开工省市重点项目253个,已开工245个,占年度计划的96.8%,省重点项目246个联审联批事项全部完成,提前实现100%完成率。

确保9月底全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0%以上,力争全年市场主体增长6万户

此次发布会还公布了我市关于项目建设和市场主体增长的下一步目标。

市重点建设项目服务中心工程管理科科长彭兵表示,在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目标的基础上,今年下半年,我市将紧紧抓住项目建设“牛鼻子”,着力推进项目进度,确保9月底全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0%以上,11月完成100%;提升项目服务实效,深入开展“联企入企惠企助企”活动,确保9月底前省市重点项目前期手续全部办结,10月底前剩余8个项目开工,11月底前101个计划竣工项目全部竣工;强化项目谋划深度,精心筛选谋划一批重点项目,争取进入省重点项目盘子。

在保市场主体方面,我市将力争2020年实现洛阳市场主体增长6万户的目标,由49万户增长到55万户。下一步我市将重点抓住市场准入环节,精准施策,强化服务,在“四个一”方面着重发力:推行便利化服务,实现 “一网通办”;减环节优化流程 ,实现“一窗办理”;提升效能再压缩时间,实现“一日办结”;探索简化审批改革,实现“多证集成、一照通行”。

 


 


logo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