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主平台

风口产业主阵地

城市拓展主空间

围观!大谷关西烽火台顺利完工

2021-05-27 18:04 11056


大谷关及客家之源纪念馆项目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之一。历经4个月的努力,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西烽火台已顺利完工。


1.jpg


该烽火台位于寇店镇万安山,距汉代烽火台遗址约50米。新建的烽火台由基底往上逐渐缩收成梯形,高约10.4米,呈正方形,顶部设计有瞭望台。烽火台结构为当地红石材,层高4.2米,望楼风燧1.6至2米高。同时,为了保障烽火台的使用,后期将对周边设置界桩、标志碑等防护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


2.jpg


西烽火台的建成,为寇店镇文化旅游建设又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为助力大谷关客家小镇,展示客家历史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目前,东烽火台也正在实施开建,南烽火台即将开工建设。


3.jpg


西烽火台和南烽火台可以俯视伊川全境,同时可以回望东烽火台和大谷关关城。东烽火台可以向北鸟瞰汉魏故城,东起偃师、西至洛阳,可以达到信息迅速传递到京城的功能。


汉代烽火台在洛阳战事中的作用不可小觑

我市著名文史学者徐金星介绍,烽火台又称墩堠,是我国古代用以瞭望和用烽燧报警的高台,发现敌情便会点燃烽火报警。大谷关初设于汉代,为南向主关之一,古代是洛阳通往南方的一条大通道,战时这里可埋伏重兵,断绝南北交通,为历代兵争将夺的古战场。


4.jpg


据考古勘察,在大谷关附近1.5公里范围内,发现3座烽火台遗址、8处古道遗址以及4处关隘城墙遗址,考古推测为汉代烽火台。

从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到唐朝末年“安史之乱”,大谷关几经战火洗礼,烽火台在战事中的作用不可小觑。

到了近现代,烽火台依然发挥着重要的军事作用。1926年,军阀混战,驻豫国民二军军长岳维峻部被吴佩孚击败,溃退于大谷关后,又遭民团截击;1944年9月,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挺进豫西,皮定均率部在大谷关一带抗击日军,偃师伊川边区自卫队在大谷关两侧的褶皱中与日军周旋,对水泉村据点的日军予以重创,有力地支援了豫西抗战……烽火台既有利于侦查,又便于传递军情。


5.jpg


站在烽火台上向四周眺望,寇店镇的景色尽收眼底。东边是宏伟大气的客家之源纪念馆和蜿蜒的大谷古道,北边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水泉石窟,西边则是险峻的绝壁。


6.jpg



logo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