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主平台

风口产业主阵地

城市拓展主空间

老党员康应木自建免费脑梗康复室:“我好了,也想让大家都好”

2022-03-07 11:36 18823


微信图片_20220307112354.jpg


3月4日,在佃庄镇碑楼社区,一些病友正在康应木自建的免费脑梗康复室里锻炼。有的站斜板,有的吊肩膀,有的拉着双杠下蹲站立……


 东石桥病友孙秋荣,40岁得了脑梗。来这儿康复锻炼了一个多月,如今她身体明显好转了,心情也好多了,人也显得特别精神。她感叹地说:“锻炼器材免费,场地免费,有时还有中医提供免费的理疗。康师傅真是为病友们考虑到家了!”

 

01  不能让病友成为家里的负担


 

康师傅就是康应木,今年60岁,是名老党员。年轻时经过商,后来担任过村支部书记。2019年8月,一向身体健康的他得了脑梗,偏瘫了。出院后,他没把坚持锻炼的医嘱放在心上,以为养养就好了,结果越来越严重了。一向那么好强的人,竟落到了生活要靠家人照顾的地步。他非常悲观,时常感觉自己“成了一个累赘”,只好又到河南省工人龙门疗养院(省工疗)去康复锻炼。出院时,医生又再次叮嘱坚持锻炼。这次他不敢掉以轻心了,康复锻炼和中医理疗相结合,靠着科学的方法和不懈的毅力,身体大有好转,除了走路不那么方便外,基本能自由行动了。


他知道,脑梗这种病很常见,却很不容易自然好。很多病友要么是认为锻炼没效果,要么是没有锻炼器械,要么是不懂得合理的锻炼方法。结果,不仅自己的生活质量大为下降,还成了家人的负担。他暗下决心:等我好了,要建立一个免费的康复室,让更多的人好起来! 


他的想法得到了孩子们的支持,妻子心疼他,不愿意他“没事找事”,但看他态度那么坚持,也只好默许了。场所自己有,就设在以前办浴池的房子里,找人整理粉刷就行了。器械呢,一部分买,一部分借,一部分自制。两个女儿把自己家的跑步机和室内自行车送来了;他请人制作安装了步梯架,篮球架,护网,架起了单杠双杠;在网上买了多个斜板,仰卧起坐床;自己设计作了简易磨,吊臂绳,吊起了皮球;带着朋友到河滩捡石头,制成了投石器……

 

经过两三个月的准备,康复室初步建成了。两个大的房间,面积300平米,锻炼器械20多种,仅器械费就投入了近六万元。

 

对于一个60岁的偏瘫病人来说,完成这一切的困难可想而知。他常常夜里睡不着觉,想着如何设计锻炼器械。设计好后,又与省工疗熟悉的陈医生交流意见,并得到了陈医生的支持。干活得找人,得花钱。建这个康复室,花了多大心血,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他的想法感动了大家。亲朋好友送来了四个火炉,拉来了两吨无烟炭。有些什么活儿需要帮忙,一开口,都来来帮着干,社区党支部也给予了很大的支持。

 

微信图片_20220307112359.jpg

02  病友都是喊来的,捡来的,找来的


 

2021年11月,康复室基本收拾好了。怎么让更多的病友知道来这里锻炼?老康说他有三个法宝:“喊,捡,找。”

 

“喊”,就是让村里的中医理疗师和病友帮忙宣传。

 

“捡”,就是在集市上遇到偏瘫病友,主动邀请。黄庄的牛红军,就是在街上被康应木“捡”到的。


牛红军45岁,四年前,还是一个能干的大货车司机,谁想突患脑梗,偏瘫。后来在医院做康复,报销后一天也得花费两三百元,还得媳妇专门陪护。各方面考虑后,他选择了出院。由于缺乏锻炼条件,媳妇在街上卖水果,他只能在旁边路上摇晃着走路。两个月前,康应木在街上看见了他,说:来我这儿吧。这里不光有器材,还有科学的方法,还有病友交流,保证你比现在自己锻炼效果好!如今两个月过去了,牛红军的身体状况和精神面貌都大为好转,还常常帮着康复室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儿。他高兴地说:“真比以前强多了。以前只能点着脚尖走,现在脚后根都能落地了。”


“找”,就是去家里动员。


大郎庙王文水,快六十岁,偏瘫后,行动不便,甚至不会说话。康应木听说后,就让王文水的亲戚传话,让他来锻炼。但等了两天,他没来。康应木一问,原来是家人认为像他这样的,基本不会恢复了。康应木听说了,就带了两个恢复不错的病友一起去他家,让病友以亲身恢复经历去说服他。一看到效果,他妻子第二天就带着他来康复了。有时他妻子有事要忙,大家伙儿都帮着照看他。他妻子也非常感动,也常常帮着扫地,做饭。在老康的精神感召下,大家同病相怜,互帮互助,相处非常和谐。

微信图片_20220307112345.jpg


03 人活着,要办点有意义的事


 

康复室的名声渐渐大起来,不仅佃庄镇,连偃师佛光、大口的病友也慕名而来。大家在这里康复锻炼,交流经验,相互鼓励。身体和心情都好转起来,一度灰暗的生活照进了阳光。有人跟老康开玩笑:你这个康师傅,是名副其实的康复大师!

 


冬天天冷,每天六点,老康就来到这里把四个炉子都生着。等到八九点病友们来时,屋里已热乎乎了。他先是跟大家分享锻炼的方法,然后还要上超市买菜,买米面。因为有的病友路远不能回家,中午没法吃饭,何况病人更需要营养,他就说服妻子,把病友带到家里吃饭。有时自己做,有时家人做,有时病友的家属做,面条、水饺、米饭……一做就是一个月。考虑到离家还有几百米,后来他把炊具、米面、冰箱等搬到康复室来。

 

先后有30多位病友来过这儿,常来的有20人,能每天坚持锻炼的,也有10多个人。为了鼓励大家坚持锻炼,他还给每个人都做了表格,进行记录:某日某人某项锻炼完成多少个。康应木在黑板下列了个表,谁哪天来了就画个勾。旁边还有个说明:每月来够25天,免费。少于25天,每月要交300元。“其实,一分钱也没有收过。得有个约束,否则因为惰性,很难坚持。”老康笑着解释,坚持和信心,是康复的两大法宝。在他的带动下,中医理疗店的李从武,还主动为病友免费做一个月针灸与艾炙的理疗。

 

康应木并不是个有钱人,但认准的事,再难也要坚持下去。资金最紧张的时候,他不仅需要借钱,甚至把妻子的金首饰都卖了。“那东西一年到头也不戴,不如拿出来办点有意义的事。”

 

对于这个康复室,老康想干的活儿还很多:康复室还要进一步扩大,再收拾一室,在地上铺上小石头,里面通上艾叶水,在里面一面走,一面治疗;再收拾两间房,给路远的病友住;院里的环境还要整治,要净起来,绿起来,美起来……

 

走出康复院,回望依门送别的老康,他并不高大的身躯,映着他自拟的春联:有意志心想事成,用毅力回报社会……


微信图片_20220307112204.jpg



logo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