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主平台

风口产业主阵地

城市拓展主空间

伊滨区描绘全域旅游新画卷

2024-01-24 09:12 8409

登万安、赏伊洛,逛古镇、观民俗,住民宿、享休闲……到伊滨区旅游去哪儿好?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因为在这里,处处有美景!

前不久,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2023年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认定名单,全省5个县(市、区)上榜,洛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伊滨区)榜上有名。近年来,伊滨区以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抓手,锚定自身定位,积极践行“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移动端传播”的新文旅发展理念,突出文化内涵、生态特色、项目支撑,以“国际视野、全球眼光、时尚思维”打造具有“国际范儿、时尚味儿”的文化旅游目的地,推动文旅产业从“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型升级。

388b1c7b69dbca927d508cb8fb48f82.jpg

如今在伊滨区,旅游业与工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良性互动,全域共建、全业共融、全民共享的全域旅游画卷日益绚烂多彩。01 统筹“一盘棋” 擘画“大格局”旅游业已进入大众旅游时代,单一的景区观光游已难以满足现代大旅游发展的需要。唯有跳出旅游抓旅游,把城市作为最大的休闲基地规划建设,从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才能走向大市场,形成大产业。全域旅游,勇当其先。伊滨区地处洛阳市城市区东南部,东临“最早的中国”二里头遗址,西依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南枕万安山山麓,北与佛教祖庭白马寺隔洛河相望,拥有多样的山水地貌、璀璨的历史文化遗址、完善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当前,伊滨区文化旅游正从“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满城尽道景色好,为有妙笔绘宏图。打开伊滨区的全景镜头,一系列创新举措,赢得了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先机。——规划引领,谋定后动。编制《洛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22—2035年)》《洛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推进全域旅游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洛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实施方案》,并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辅导服务,区财政每年安排文化旅游专项预算资金不少于1000万元,作为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发展资金。同时,该区还制定《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奖励扶持办法》,发挥好政府资金和优惠政策的引导作用,以市场为导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社会资本,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发展。——机制创新,健全高效。开创性建立“1+1+8”领导模式,即成立由区党工委书记任政委、区管委会主任任指挥长的全区“一盘棋”创建工作指挥部,下设“一室八组”,形成区级领导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组建了区旅游“1+3+N”综合执法办公室,下设旅游警察大队、旅游巡回法庭、文化旅游执法大队,以及镇、景、村一体化综合执法队伍。区融资平台国展公司组建了文旅事业发展部,在项目投资、建设、管理等方面推进全域旅游“融、投、建、管”市场一体化运作。——谋篇布局,精准“落子”。发挥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着力构建“一区一轴两带多点”的文旅产业发展新格局,即万安山休闲度假旅游综合体、未来时尚休闲旅游中轴线、洛河人文历史旅游体验带、伊河生态休闲旅游体验带、独具特色的多点旅游业态,通过推动“一区一轴两带多点”一体化协调发展,全面提升区域文化旅游产业规模和竞争力。

4fd90878e25ba162103a9bd6e1c2b3c.jpg

02 唱好“全域歌” 走好“融合路”时值寒冬,来伊滨区探历史、访人文、赏美景、品美食、寻休闲的游客依然络绎不绝。发展全域旅游,要为游客创造更多的美好体验。近年,伊滨区坚持“旅游+”理念,推动旅游与文化、科技、体育、教育、生态等跨界融合,形成更多的“诗和远方”。“旅游+文化”——坚持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深挖河洛文化、汉魏晋文化、客家文化等传统文化资源,编辑出版《人文伊滨》,重点围绕黄河文化、河洛文化、汉魏文化、客家文化等,精心策划东汉历史文化公园、关公冢改造提升项目等一批文旅项目。谋划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乡愁博物馆等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开发特色文创产品,推进非遗和文化演艺进景区,培育非遗展示体验和精品旅游演艺项目。“旅游+科技”——利用AI、AR、VR等先进技术,打造新型体验项目,为观众营造可感、可视、可听、可触体验场景。提升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和服务设计的数字化水平,加快智慧旅游建设进程,实现 4A级以上景区 5G全覆盖,4A级以上景区在线预订、信息推送、智能导游、智能监控全覆盖,3A级景区面向社会公众开展线上服务。“旅游+体育”——依托万安山旅游度假区举办飞行文化体育旅游节、环伊洛河自行车联赛、登山等体育赛事,大力发展登山、滑雪、徒步、飞行、拓展训练等健身休闲产业,探索赛事体育旅游、节庆体育旅游、互动体验型体育游新模式。“旅游+教育”——各景区通过完善研学设施,配套研学服务,开发特色研学课程,打造研学旅行基地,联合开发大谷关—客家之源纪念馆—水泉石窟—大宋名相园—玉泉谷“河洛文明寻根”之旅、万安山山顶公园—豪泽国际郁金香花海欢乐城—万安山野生动物欢乐世界—大谷关森林公园“自然生态”之旅等精品研学线路,积极拓展研学市场。“旅游+生态”——因地制宜在万安山区域生态项目建设中融入旅游功能,在旅游产业发展中融入生态元素,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带动休闲度假游、康体养生游、主题公园游等蓬勃发展。如今在伊滨区,文旅新业态、新场景日趋丰富,多业融合不断释放旅游乘数效应,使游览伊滨的方式从“独宠景区”向“徜徉全域”转变。

220edc54f3c92bc14bb01bb00c745a4.jpg

03 旅游品质优 全域“颜值”靓走进伊滨区精品旅游环线,一路鲜明的色彩令人颇感舒畅,心旷神怡。该旅游环线西起诸葛镇东山路,南至环山路,东达李村大街,背靠万安山,总长度约23.8公里,像一条绸带,串联起神都灯宴、方特、奥林匹克中心、七彩大峡谷等景点,带您领略伊滨区的“诗和远方”。发展全域旅游,离不开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如今在伊滨区,便捷、惠民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正加快构建,全区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指数普遍提升。全域旅游是旅游品质的全方位提升。伊滨区着力提升旅游基础设施,旅游集散中心、智慧旅游大数据中心、旅游交通驿站、旅游厕所、城市书房、特色街区等均得到合理布局。围绕建设“新鲜伊滨、活力新城”,伊滨区加快推进城市节点更新,以点带面、见缝造景,持续完善公共旅游服务功能,文化艺术中心、会展中心、科技馆、中央公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使用。沿207国道实施的东南区域旅游公路提升工程,串联大谷关、水泉石窟、万安山等景区,打造了17.1公里的通景游憩带,迅速成为伊滨区新的网红打卡地。全域旅游,交通先行。伊滨区着力完善各景区景点外部综合交通网络体系, 改扩建旅游公路干支线13.15公里、农村“四好”公路(白变黑改造提升)284公里,总体形成了“十”字形高速和四横三纵的旅游骨干路网。“数智”赋能,产业升级。新建的洛阳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智慧旅游大数据中心,集中对游客性别、年龄层、出发地、喜好等进行分析,同时提供景区、线路、交通、气象、安全、医疗急救等全方位的信息咨询和救助服务。同时,伊滨区以“便捷化”为目标,科学规划公共服务设施,中心城区新建13个停车场、新增2711个停车位,新建15个公园游园、59座公厕、23公里长的自行车道、17.7公里长的“智慧乐道”,公共服务日益健全。以“绣花功夫”雕琢百姓诗意生活,伊滨区全域“颜值”不断提升!

a65211aa9006481d6cf7e27c89a322c.jpg

04 “晨间经济”火 文旅业态新

一壶茶、几份荤素搭配的小吃,谈谈天、聊聊生活……这样的早餐方式,正渐渐在全国各地流行。广式早茶、伊河口老粉汤、牛肉汤、小阿牛餐厅、豆腐汤、音乐餐厅、自选早餐(早茶)……走进位于伊滨区的伊河渡·早茶街区,特色餐饮品类丰富,成为晨练之余的广大年轻人品尝美食、开展商务和社交活动的良好平台。伊河渡·早茶街区是伊滨区“晨间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市委、市政府对伊滨区“伊滨科技城”的发展定位,也为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示范区”打造创新消费业态及社交文娱场所,伊滨区提出大力发展“晨间经济”,谋划“伊滨早6点”“伊河渡·早茶”等文体旅创新品牌,推出特色“文旅+体旅+餐旅+……”等新业态场景,开创文旅发展新版图、新气象。以“晨间经济”为引领,伊滨区积极抢抓文旅“新风口”,发展露营、民宿、文体等新业态,积极构建文旅消费新场景。创新推动城市公园与旅游融合——伊滨区青年风尚文体公园以城市精致露营为基础,围绕音乐演艺、特色美食、潮玩市集、户外运动嘉年华、户外运动装备展会等,打造引领青年风尚的消费新场景。持续壮大民宿产业——以“生态万安、宜居伊滨”为品牌,沿万安山区域打造高端民宿集群,聚力打造未来旅居民宿3.0版本。精心打造生活品牌——以“新鲜伊滨”为公共区域品牌,发挥电商平台优势,线上线下推广以优质蔬菜、油茶、核桃等为主的“七彩”系列产品和以寇店小米、李村粉汤、庞村水席等为主的“八珍”系列产品,助力形成“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的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持续发力移动端传播——开通“伊滨文旅”抖音号、今日头条号、微信公众号,“全域旅游伊滨行”等品牌频频登上主流媒体,且大力进行移动端传播,伊滨文旅新业态花开“云端”,享誉省内外。…………全域兴旅,一处山水一处美!旅游景观全域优化、旅游服务全域配套、旅游治理全域覆盖、旅游产业全域联动、旅游成果全民共享……伊滨区全域旅游画卷将越来越精彩!

c29c60a99f667cf2bd8c73457228075.jpg

来源:洛阳日报 


logo
logo